這星期,《飲食男女》講香港出色的 Pho 店,阿蘇在電視又介紹好吃的 Pho,彷彿 Pho 一下子成了大熱。
Pho,越南牛肉粉是也。
我是 Pho 的忠實擁躉,香軟的牛肉和煙韌的河粉固然重要,那湯頭更是靈魂所在,那碗 Pho 好不好吃,湯正是關鍵。
第一次吃 Pho,還是中學生,有次和同學去完宿營,有人建議去佐敦白加士街的「和河粉」。那店很小、很擠,我吃了生熟牛肉河,嘩!美味到不得了,印象深刻。
之後也光顧了很多次,它由原店搬到對面,旺角分店(好像是山東街)搬到洗衣街,統統都吃過。很可惜,如此一間出色的店子,經營不善,已全部結業。
我沒有把全香港的 Pho 店都吃過,不夠全面的經驗是,目前最好吃的是天后浣紗街的「火車頭越南餐廳」,牛肉、粉、湯都頂呱呱,我們兩個人叫一個火車頭(超大碗的 Pho),風捲殘雲把它幹掉,一滴湯也沒剩。
另一次把湯也喝光的,是「河表姐」。到「河表姐」吃粉的經歷也很有趣。某天,在雜誌上見到一個廣告,用了幾百字煞有介事介紹如何精製一碗牛肉粉。末了,不見地址,只有一個電話,表明要訂位才有得吃。嘩!真巴閉,營業時間是五、六、日三天、每 晚 7pm 及 8:30pm 兩輪,而且一碗 Pho 索價近 $80,一點不便宜。
我致電訂了位,那天天氣很冷,到達預定時間,走上灣仔莊士敦道一幢舊樓的 3 樓。梯級陡峭,心想我一定不會帶老人家來吃, 他們怎樣走這樣的樓梯級,都不像人行的,隨時「攞你命三千」!
店子陳設簡單,只是數張桌。也沒關係,我主要來吃東西。那碗 Pho 端上來已覺得很對路,湯頭夠、熱氣冉冉上升,證明也夠熱,吃一口湯,我心裡不禁叫好;再吃一口牛肉,豐腴有牛味;挾一口粉,滑中帶勁。由於是我先吃的,老公問我怎樣,我說,是 Lotus 之後最好吃的。
「河表姐」後來不知何故暫停營業,好久後在雜誌上又見到它的廣告,不過店是隱身於「表哥茶餐廳」(尖沙咀廣東道)內,價錢一樣貴,同樣要預訂,但水準明顯下降。
至今覺得最好吃的,是法國近羅丹博物館一間小餐廳 Lotus。之前在巴黎都吃過 Pho,水準一般,那些芽菜因水土不同而胖胖的,印象反而更深刻。
Lotus 是無意中路經,見餐牌上有 Pho 便試試,整碗粉份量很少,肉很少、粉很少,沒青檸,好像連金不換、芽菜之類都沒有,但水準奇高,那口湯淡淡的又帶甜味,我只能用「神奇」來形容,當然也是滴湯不剩了,至今仍忘不了。